返回
我的
脊髓空洞症 (别名:脊髓空洞 )
疾病首页 相关视频 相关文章 相关医院 相关医生
就医指南
挂号科室: 内科,神经内科
发病部位: 全身
多发人群: 31~50岁人群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支持治疗,手术治疗,对症治疗
是否传染: 无传染性
是否遗传: 无遗传几率
相关症状:
相关疾病: 脊髓压迫症,脊神经根炎,先天性脊柱侧凸,椎管内肿瘤
相关检查:
相关手术:
相关药品:
治疗费用:
展开
疾病简介 病因病理 病状体征 检查化验 鉴别诊断 并发症 治疗用药 预防保健
展开

发病年龄多在20-30岁,偶可发生于儿童或成年以后,男女之比约为3:1。隐匿起病,进展缓慢,病程数月至40年不等,因空洞大小和累及脊髓的位置不同,临床表现各异,主要症状如下:

1、感觉障碍:以感觉障碍为首发症状的居多。最早症状常为相应支配发性疼痛,继而出现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表现为单侧或双侧的手部、臂部或-部分颈部、胸部的痛温觉丧失,典型呈短上衣样分布,而触觉及深感觉相对正常。如向上累及三叉神经脊束核,可造成面部分离性感觉障碍,即痛、温觉缺失而触觉保存。晚期脊髓后索及脊髓丘脑侧束被累及,造成空洞水平以下各种传导束型感觉障碍。

2、运动障碍:前角细胞受累出现相应节段支配区域肌无力、肌萎缩、肌束颤动、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减退或缺失,颈膨大区空洞致双手肌肉明显萎缩,呈“鹰爪”样;空涧发展至晚期可出现病变水平以下锥体束征,累及侧柱交感神经中枢(C8-T2侧角),出现同侧Honer征。空洞内发生出血则病情可突然恶化。

3、神经营养性障碍及其他症状:皮肤营养障碍表现皮肤增厚、过度角化,皮肤及手指苍白。痛觉缺失区的表皮烫伤、外伤可造成顽固性溃疡及瘢痕形成,甚至指(趾)节末端无痛性坏死脱落,称为Morvan征。晚期可有神经源性膀胱和小便失禁。关节痛觉缺失可引起关节磨损、萎缩、畸形、关节肿大、活动度増加,运动时有明显骨摩擦音而无疼痛感,称为夏科(Charcot)关节,是本病特征之一。其他先天畸形如脊柱侧弯或后突畸形,隐性脊柱裂、颈枕区畸形、小脑扁桃体下疝、颈肋和弓形足等常合并存在。

空洞可累及延髓,三叉神经脊束核受损可出现面部痛、温觉减退或缺失,呈洋葱皮样分布,由外侧向鼻唇部发展;面神经核受损可出现周围性面瘫;疑核受损可出现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等延髓性麻痹症状;舌下神经核受损可出现伸舌偏向患侧,同侧舌肌萎缩及肌束颤动;前庭小脑传导束受损,可表现为眩晕、恶心、眼球震颤、平衡障碍及步态不稳。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医院 更多
相关医生 更多
合作医生
刘勇
刘勇 副主任医师
擅长:脊髓空洞症及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等颅颈交界区脑和脊髓疾病的基础和临床治疗
相关问答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