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的
阿米巴肝脓肿 (别名:阿米巴性肝脓肿,阿米巴肝病 )
疾病首页 相关视频 相关文章 相关医院 相关医生
就医指南
挂号科室: 内科,消化内科,中医科,中医消化内科,中医内科,中西医结合科,脾胃病科,感染科,传染病科,传染科
发病部位: 腹部
多发人群: 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抵抗力低下人群
治疗方法: 对症支持治疗,病原治疗,抗溶组织内阿米巴药物治疗,穿刺引流
是否传染: 有传染性
是否遗传: 无遗传几率
相关症状:
相关疾病: 阿米巴肠病,阿米巴性阴道炎,肺、胸膜阿米巴病,阑尾寄生虫病,溶组织内阿米巴病
相关检查:
相关手术:
相关药品:
治疗费用: 肝穿刺引流
展开
疾病简介 病因病理 病状体征 检查化验 鉴别诊断 并发症 治疗用药 预防保健
展开

发病机制

阿米巴肝脓肿可发生在溶组织内阿米巴感染数月或数年后。侵入肠壁的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可经门静脉、淋巴管或直接蔓延侵入肝脏。如果侵入肝脏的原虫数量不多,且人体抵抗力强,可将原虫消灭而不造成损害。若机体抵抗力下降,并有肝组织营养障碍、淤血及细菌感染时,少数存活的原虫继续繁殖,引起小静脉炎和静脉周围炎。在门静脉分支内,由原虫引起的栓塞造成该部位肝组织缺血、缺氧,大滋养体从被破坏的血管内逸出,借助溶组织及原虫的分裂作用造成肝组织局灶性坏死,局部液化形成微小脓肿并逐渐融合成肝脓肿,脓肿的中央为大量巧克力酱样坏死物质。自原虫入侵到脓肿形成需1个月以上。脓肿可因不断扩大,逐渐浅表化,向邻近体腔或脏器穿破。慢性脓肿可招致细菌继发感染。细菌感染后,脓液失去其典型特征,呈黄色或黄绿色,有臭味,并有大量脓细胞,临床上可出现毒血症表现。

病理生理

肝脓肿通常为单个大脓肿,也可为多发性,大多位于肝右叶顶部,与盲肠及升结肠血液汇集于肝右叶有关。部分位于左叶,少数可累及左、右两叶。脓肿的中央为大量巧克力酱样坏死物质,含红细胞、白细胞、脂肪、坏死组织及夏科-莱登晶体。脓肿有明显的薄壁,附着有尚未彻底液化的坏死组织,外观似棉絮样。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医院 更多
相关医生 更多
合作医生
高月求
高月求 主任医师
中医肝病科
擅长:慢性肝病的中医药防治
相关问答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