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的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别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
疾病首页 相关视频 相关文章 相关医院 相关医生
就医指南
挂号科室: 内科,血液科,感染科,重症医学科,危重症科,妇产科,肿瘤科,急诊科,儿科
发病部位: 全身
多发人群: 细菌感染人群,败血症、脓毒血症人群
治疗方法: 控制感染,清除子宫内容物,抗肿瘤,对症支持治疗,肝素,抗血小板药物,抗纤溶药物,补充血小板或凝血因子,抗凝血酶药物
是否传染: 无传染性
是否遗传: 无遗传几率
相关症状:
相关疾病: 脓毒性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动脉栓塞,消化道出血,肺出血-肾炎综合征,郎-奥韦综合征
相关检查:
相关手术: 肿瘤切除,子宫切除
相关药品:
治疗费用:
展开
疾病简介 病因病理 病状体征 检查化验 鉴别诊断 并发症 治疗用药 预防保健
展开

预后

预后取决于潜在的疾病和血管内血栓形成(凝结)的程度。不论原因为何,DIC患者的预后通常都很糟糕:20%至50%的患者会死亡。DIC与脓毒症(感染)具有比DIC与外伤相关死亡的显著率较高。

预防

(一) 防治原发病(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primary diseases)

预防和去除引起DIC的病因是防治DIC的根本措施。例如控制感染,去除死胎或滞留胎盘等。某些轻度DIC,只要及时去除病因,病情即可迅速恢复。

(二) 改善微循环障碍(Improvment of microcirculatory diaturbance)

采用扩充血容量、解除血管痉挛等措施及早疏通阻塞的微循环。

(三) 建立新的凝血与纤溶间的动态平衡(Establish new balance between coagulation and fibrolysis)

在高凝期可应用抗凝药物如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酐、阿斯匹林等阻止凝血过程的发动与进行,预防新血栓的形成。出血倾向十分严重的病人,可输血或补充血小板等凝血物质以及使用纤溶抑制剂。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医院 更多
相关医生 更多
合作医生
张晓辉
张晓辉 主任医师
血液科
擅长:血液系统疾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出凝血疾病,血小板疾病等特色诊治
相关问答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