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的
脊髓压迫症 (别名: )
疾病首页 相关视频 相关文章 相关医院 相关医生
就医指南
挂号科室: 神经内科,针灸科,康复医学科
发病部位: 脊髓
多发人群: 无特定人群
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支持治疗
是否传染: 无传染性
是否遗传: 无遗传几率
相关症状:
相关疾病: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强直性脊柱炎,颈椎管狭窄症,骨母细胞瘤,脊髓肿瘤
相关检查:
相关手术:
相关药品:
治疗费用:
展开
疾病简介 病因病理 病状体征 检查化验 鉴别诊断 并发症 治疗用药 预防保健
展开

1、急性脊髓压迫症:急性发病,进展迅速,常于数小时至数日内脊髓功能完全丧失。多表现脊髓横贯性损害,出现脊髓休克,病变水平以下呈弛缓性瘫痪,各种感觉及反射消失,尿便潴留。

2、慢性脊髓压迫症:病情缓慢进展,早期症状和体征可不明显。通常可分为三期:①根痛期:表现为神经根痛及脊膜的刺激症状;②脊髓部分受压期:可表现为脊髓半切综合征;③脊髓完全受压期:出现脊髓完全横贯性损害的症状和体征。三期表现并非截然分开,常有重叠,界限不清。慢性脊髓斥迫症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如下:

(1)神经根普状:病变较小,压迫尚未及脊髓,仅造成脊神经根的剌激现象。其主要表现是根痛或局限性运动障碍。疼痛部位固定,局限于受累神经根分布的皮节区域。疼痛剧烈难忍,被描述为电击样、烧灼样、刀割样或撕裂样,咳嗽、排便和用力等增加腹压的动作均可使疼痛加剧,改变体位可使症状减轻或加重,有时出现相应节段束带感。随着病情进展,神经根症状可由一侧、间歇性转变为双侧、持续性。早期可发现感觉过敏带,后期为节段性感觉缺失。病变位于脊髓腹侧者可无根痛症状,早期可出现前根刺激症状,表现为相应支配肌群的肌束颤动,以后出现肌无力和肌萎缩。这些早期症状的分布部位对脊髓受压的定位诊断很有价值。

(2)感觉障碍:脊髓丘脑束受累产生对侧躯体较病变水平低2-3个节段以下的痛温觉减退或缺失,受压平面高者症状明显。脊髓感觉传导纤维有一定的排列顺序,有助于髓内外病变鉴别,髓外病变感觉障碍自下肢远端向上发展至受压节段;髓内病变早期出现病变节段支配区分离性感觉障碍,累及脊髓丘脑束时感觉障碍自病变节段向下发展,鞍区(S3-5)感觉保留至最后受累,称为“马鞍回避”。后索受累产生病变水平以下同侧深感觉减弱或缺失。晚期表现脊髓横贯性损害,病变水平以下各种感觉缺失。

(3)运动障碍:一侧锥体束受压引起病变以下同侧肢体痉挛性瘫痪,肌张力増高、腱反射亢进并出现病理征;双侧锥体束受压初期双下肢呈伸直样痉挛性瘫痪,晚期呈屈曲样痉挛性瘫痪。脊髓前角及前根受压可引起病变节段支配肌群弛缓性瘫痪,伴肌束震颤和肌萎缩。

(4)反射异常:受压节段后根、前根或前角受累时出现病变节段腱反射减弱或缺失;腹壁反射和提睾反射缺失;锥体束受累出现损害平面以下同侧腱反射亢进并出现病理反射。

(5)自主神经症状:髓内病变时括约肌功能障碍较早出现,圆锥以上病变早期出现尿潴留和便秘,晚期出现反射性膀胱;圆锥、马尾病变出现尿便失禁。病变水平以下血管运动和泌汗功能障碍,可见少汗、无汗、皮肤干燥及脱屑,指(趾)甲失去光泽,皮下组织松弛,容易发生压迫性溃疡(压疮)。C8-T1的灰质侧角内有交感神经的睫状体脊骼中枢,损害时产生Horner综合征,为一有价值的定位体征。

(6)脊膜刺激症状:多因硬膜外病变引起,表现为脊柱局部自发痛、叩击痛,活动受限如颈部抵抗和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等。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医院 更多
相关医生 更多
合作医生
丰岩清
丰岩清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擅长:长期从事神经科的临床和科研工作,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致力于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炎症脱髓鞘性疾病、脊髓疾病和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病因和诊治的研究。建立了国内体系完备和技术领先的NMO-IgG/anti-AQP4抗体检测方法,对难治性视神经脊髓炎治疗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临床研究中发现了分枝杆菌病是我国脊髓炎的重要病因。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诊治方面亦有独到的见解。诊断了我国首例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和Dejerine-Sottas病。在国际专业期刊发表临床SCI论文7篇,从事神经病学临床工作20余年。
相关问答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