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的
对乙酰氨基酚中毒 (别名:扑热息痛中毒 )
疾病首页 相关视频 相关文章 相关医院 相关医生
就医指南
挂号科室: 内科,消化内科,急诊科,中毒科
发病部位: 全身
多发人群: 误服过量,药物滥用
治疗方法: 洗胃,解毒,对症治疗
是否传染: 无传染性
是否遗传: 无遗传几率
相关症状:
相关疾病: 氯丙嗪类中毒,急性硫化氢中毒,四氯化碳中毒,亚硝酸盐中毒,乙胺嘧啶中毒
相关检查:
相关手术:
相关药品:
治疗费用:
展开
疾病简介 病因病理 病状体征 检查化验 鉴别诊断 并发症 治疗用药 预防保健
展开

主要是病人过量或者误食对乙酰氨基酚类药物,引起中毒。

发病机制

扑热息痛主要在肝脏中代谢为有毒和无毒产品。值得注意的是三种代谢途径:

·葡萄糖醛酸化(45-55%),由UGT1A1和UGT1A6;

·通过SULT1A1进行硫酸化(硫酸盐结合)(20–30%)

·N-羟基化和脱水,然后谷胱甘肽偶联(小于15%)。肝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metabolises扑热息痛(主要是CYP2E1),形成了较小的但显著烷基化代谢物称为NAPQI(ñ乙酰基p苯醌亚胺)(也称为Ñ -acetylimidoquinone)。然后将NAPQI不可逆地与谷胱甘肽的巯基结合。

这三种途径产生的最终产物都是无活性的,无毒的,最终被肾脏排泄。然而,在第三途径中,中间产物NAPQI是有毒的。NAPQI主要负责扑热息痛的毒性作用。这是中毒的一个例子。NAPQI的产生主要归因于细胞色素P450的两种同工酶:CYP2E1和CYP3A4。在常规剂量下,NAPQI通过与谷胱甘肽结合迅速排毒。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医院 更多
相关医生 更多
相关问答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