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的
听神经鞘瘤 (别名: )
疾病首页 相关视频 相关文章 相关医院 相关医生
就医指南
挂号科室: 耳鼻喉科
发病部位: 头部
多发人群: 30~50岁中年人群
治疗方法: 对症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是否传染: 无传染性
是否遗传: 无遗传几率
相关症状:
相关疾病: 听神经瘤,眶脑膜瘤
相关检查:
相关手术:
相关药品:
治疗费用:
展开
疾病简介 病因病理 病状体征 检查化验 鉴别诊断 并发症 治疗用药 预防保健
展开

任何一个位于脑桥小脑角的肿瘤都可能与听神经瘤混淆,但多数病例有其MRI的鉴别特点,听神经鞘瘤占脑桥小脑角肿瘤的90%,其次是脑膜瘤,表皮样瘤,蛛网膜囊肿,脂肪瘤,面神经鞘瘤及转移瘤。脑膜瘤在脑桥小脑角病变中占10%~15%,在CT与MRI有类似的密度和信号强度,其形态与位置常在影像学上可与听神经鞘瘤区别,脑膜瘤在岩骨后面表现为一固定的肿块,其轴心不在内听道,内听道不常被肿瘤侵犯,在15%~25%的病例有其下的骨质增生,此外,有25%~35%的病例有肿瘤内钙化,在Gd-DTPA的T1加权MRI上可见50%~70%有硬脑膜尾征,重要的是注重肿瘤的外形而非某一个别特征,钙化与硬脑膜尾征在听神经鞘瘤则罕有表现。表皮样瘤占脑桥小脑角病变的10%~20%,表现为一非增强性病变并在T1加权影像上为低信号,比脑脊液信号高,在T2加权影像上成高信号,蛛网膜囊肿常与听神经鞘瘤同时出现,但间或是一个孤立的病理,这种囊肿较上皮样瘤有与脑脊液一致的信号,蛛网膜囊肿是均一的表现,而上皮样瘤有一致性细条索而成异质性特征,其次蛛网膜囊肿有使血管移位,表皮样瘤则穿入裂隙中并由神经血管结构围绕。脂肪瘤是罕见的,据报告可在内听道内的孤立病变,或者侵犯内听道与小脑脑桥角,在T1加权影响上为典型的高信号,增强后由于其原始的高信号亦很难做出评价,在T2加权影像上,可能是等强度或低强度,在MRI引入脂肪抑制序列,使病变成低信号,易于术前诊断脂肪瘤。转移瘤是罕见的,但在其邻近部位出现脑水肿应引起高度怀疑。后颅窝其他脑神经的施万细胞瘤也出现于脑桥小脑角,但其起源部位常有不同,三叉神经鞘瘤最常见,常扩展至中颅窝与颅后窝呈哑铃形,面神经鞘瘤常在膝状神经节,但当其发生在内听道或脑桥小脑角时,则难于与听神经鞘瘤区别。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医院 更多
相关医生 更多
合作医生
赵卫东
赵卫东 副主任医师
耳鼻咽喉科
擅长:擅长听神经瘤手术的面、听神经功能保护和重建,年听神经瘤手术量150台左右,中、小型听神经瘤的面神经功能保存率超过90%,小型听神经瘤的听力保存率达60%。擅长垂体瘤、神经鞘瘤、脑膜瘤、复杂颅底肿瘤(如颅内外沟通肿瘤等)、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的微创手术和多学科治疗。
相关问答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