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狐整形 > 医院资讯 > 上海第九人民医院

佩戴香草袋,不怕五虫害

呆狐整形 2024-06-05 09:22 分享 分享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民俗节日——端午节。端午节处于夏季的“芒种”和“夏至”两个节气之间,此时,气温渐升,湿度渐增,火热蒸腾湿气,为各种蚊虫鼠蚁、细菌病毒的繁殖提供了条件,同时对人体健康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所以,古人称“五月端午”为“毒月毒日”,农历五月也因此被古人视为健康保健月,端午节也成为了古代人民的“卫生日”“健康节”,人们在这一天衍生出一系列养身祛病之举。

佩戴香囊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之一,蕴藏着丰富的中医养生之道。

香囊与中医养生防病

香囊,古人又叫香缨、香包等,香囊源于传统医学“衣冠疗法”,属于中医外治法中的“香佩疗法”,是将芳香药研碎装入布袋内,缝制成香囊佩挂身上,借药味挥发以达到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的方法,在我国的运用源远流长。《山海经》就有佩戴薰草防疫的记录。周朝已有佩戴香囊、沐浴兰汤的习俗。及至汉代,名医华佗就曾使用丁香、麝香、百部等药物制成香囊,悬挂于室内,用以预防疫气致病。唐代知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也记载了佩戴香囊可以避疫气,令人不染病。这些古代医籍的记载,都说明了香囊在中医防病祛病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草药香囊的治疗机理

中草药香囊一般多选用具有芳香化浊开窍功效的中药,研碎后放入缝制好的香囊内,随身佩戴或挂于室内,以达到防御疾病的目的。常用的药物包括艾叶、藿香、丁香、白芷、苍术、佩兰、薄荷、麝香、冰片、菖蒲等。

《神农本草经》记载:“香者,气之正,正气盛则除邪辟秽也。”从中药药性来看,芳香药物能散、能行、能开,可“通经走络,开穹透骨”,具有祛湿化浊、醒脑开窍、芳香醒脾、驱虫避秽等作用。例如,藿香能化湿,佩兰能醒脾,薄荷能辟秽,麝香能开窍等,治湿阻中焦、湿浊困脾、神昏窍闭等常分别选用。芳香类药物挥发之气味经由口鼻吸入或通过肌肤毛窍、经络穴位等吸收入体,经气血经脉的循行而布散全身,可疏调脏腑气血,使气血流畅、脏腑安和、经络通畅,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功效。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这类芳香类中药的挥发油成分对抑制病毒、细菌的活力有一定的作用。中药散发出的芳香物质通过呼吸道进入体内,可兴奋神经系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提高机体抵抗细菌、病毒的能力。此外,药物气味分子被机体吸收后,还可促进消化腺体分泌,从而改善食欲。

香囊佩戴有讲究

香囊可随身佩戴,亦可挂于车内、办公室或家庭居室内,适用于大部分人群,但使用时也有讲究。

(1)使用香囊前应注意香囊中有无可能导致自己过敏的药物,若接触香囊皮肤处出现瘙痒或起红疹等现象,需立即停止佩戴香囊,可挂于室内空气流通处。

(2)由于香囊中可能有部分药物具有活血、通窍的作用,备孕女性、孕妇需慎用。

(3)香囊应防水、防潮保存。香囊内的药物应保持干燥,不可受潮,更不可沾水,以免药物产生性质改变,影响药效发挥。

(4)芳香类药物具有挥发性,药效会随时间延长而降低,建议香囊中的药物两周左右一换。

上海第九人民医院 相关新闻活动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