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的
心室间隔缺损 (别名:室间隔缺损,室缺,VSD )
疾病首页 相关视频 相关文章 相关医院 相关医生
就医指南
挂号科室: 心血管内科,心胸外科,外科
发病部位: 胸部
多发人群: 婴幼儿
治疗方法: 对症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是否传染: 无传染性
是否遗传: 无遗传几率
相关症状:
相关疾病: 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口狭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法洛四联症
相关检查:
相关手术:
相关药品:
治疗费用:
展开
疾病简介 病因病理 病状体征 检查化验 鉴别诊断 并发症 治疗用药 预防保健
展开

根据病史,体征,放射线和心电图检查,再结合心导管检查和心血管造影,诊断不甚困难,然而确立诊断时,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一、心房间隔缺损  

1、原发孔缺损与室间隔大缺损不容易鉴别,尤其伴有肺动脉高压者,原发孔缺损的杂音较柔和,常是右心室肥大,在伴有二尖瓣分裂的可出现左心室肥大,心电图常有P-R间期延长,心向量图额面QRS环逆钟向运行,最大向量左偏,环的主体部移向上向左,有鉴别价值,但最可靠的是心导管检查,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也是鉴别诊断意义,对左心室-右心房缺损的鉴别诊断应予注意。  

2、继发孔缺损: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较柔软,部位在胸骨左缘第2肋间,多半无震颤,心电图示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或右心室肥大,而无左心室肥大,额面QRS环多为顺钟向运行,主体部向右向下。  

二、肺动脉口狭窄:瓣膜型的肺动脉口狭窄的收缩期杂音位于胸骨左缘第2肋间,一般不至于与心室间隔缺损的杂音混淆。  

漏斗部型的肺动脉口狭窄,杂音常在胸骨左缘第3,第4肋间听到,易与心室间隔缺损的杂音相混淆,但前者肺X线检查示肺循环不充血,肺纹理稀少,右心导管检查可发现右心室与肺动脉间的收缩期压力阶差,而无左至右的分流表现,可确立前者的诊断。  

心室间隔缺损与漏斗部型的肺动脉口狭窄可以合并存在,形成所谓“非典型的法洛四联症”,且可无紫绀,需加注意。  

三、主动脉口狭窄:瓣膜型的主动脉口狭窄的收缩期杂音位于胸骨右缘第2肋间,并向颈动脉传导,不致与心室间隔缺损的杂音混淆,但主动脉下狭窄,则杂音位置较低,且可在胸骨左缘第3、第4肋间听到,又可能不向颈动脉传导,需与心室间隔缺损的杂音相鉴别。  

四、肥厚梗阻型原发性心肌病:肥厚梗阻型原发性心肌病有左心室流出道梗阻者,可在胸骨左下缘听到收缩期杂音,其位置和性质与心室间隔缺损的杂音类似,但此杂音在下蹲时减轻,半数病人在心尖部有返流性收缩期杂音,脉搏呈双峰状。  

另外,X线示肺部无充血,心电图示左心室肥大和劳损的同时有异常深的Q波,超声心动图见心室间隔明显增厚,二尖瓣前瓣叶收缩期前移,心导管检查未见有左至右分流,而左心室与流出道间有收缩期压力阶差,选择性左心室造影示左心室腔小,肥厚的心室间隔凸入心腔等有助于肥厚梗阻型原发性心肌病的诊断。  

五、心室间隔缺损伴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需与动脉导管未闭或主动脉-肺动脉间隔缺损鉴别,室上嵴上型的心室间隔缺损,如恰好位于主动脉瓣之下,可能将主动脉瓣的一叶拉下,或由于此瓣膜下部缺乏组织支持被血流冲击进入左心室等原因,而产生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此时心室间隔缺损本身所引起的收缩期杂音,加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所引起的舒张期杂音,可在胸骨左缘的第3、第4肋间产生连续性杂音,类似动脉导管未闭或主动脉-肺动脉间隔缺损的杂音,但本病的杂音多缺乏典型的连续性,心电图和X线检查显示明显的左心室肥大,以及右心导管检查和选择性指示剂稀释曲线测定发现右心室水平有左至右的分流可资鉴别。  

六、动脉导管未闭  

有两种情况不容易鉴别,一是高位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脱垂和关闭不全者,易与典型动脉导管未闭混淆,前者杂音为双期,后者为连续性;前者主动脉结不明显,后者增大,二是动脉导管未闭伴有肺动脉高压,仅有收缩期震颤和杂音者,与高位室间隔缺损鉴别较为困难,前者脉压差较大,杂音位置较高,主动脉结显著,较可靠的方法是左心室或逆行性主动脉造影。  

七、主动脉-肺动脉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伴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杂音与本病高位缺损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者很容易混淆,采用逆行性主动脉造影加以区别。  

此外,在晚期患者伴有发绀者,应与其他发绀型心脏病如法洛四联症,大动脉错位伴有室间隔缺损等先天性畸形相鉴别,主要靠病史,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的高低,肺纹理多少和心电图变化等,必要时左右心导管检查和心血管造影检查。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医院 更多
相关医生 更多
合作医生
谢业伟
谢业伟 主任医师
小儿胸外科
擅长:在腋下微创手术纠治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如室间隔缺损及房间隔缺损、胸腔镜下微创手术切除肺囊腺瘤、微创手术纠治漏斗胸及鸡胸等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经验。
相关问答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