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的
妊娠期心脏病 (别名:妊娠合并心脏病 )
疾病首页 相关视频 相关文章 相关医院 相关医生
就医指南
挂号科室: 心血管内科,风湿科,妇科
发病部位: 胸部
多发人群: 患有心脏病的孕产妇
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对症治疗,药物治疗
是否传染: 无传染性
是否遗传: 无遗传几率
相关症状:
相关疾病: 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妊高征,妊娠合并糖尿病
相关检查:
相关手术:
相关药品:
治疗费用:
展开
疾病简介 病因病理 病状体征 检查化验 鉴别诊断 并发症 治疗用药 预防保健
展开 一、先天性心脏病
1、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
(1)房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占20%左右。对妊娠的影响,取决于缺损的大小。缺损面积小于一平方厘米者多无症状,仅在体检时被发现。多能耐受妊娠及分娩。若缺损而积较大,妊娠期及分娩期由于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右心房压力増加,妊娠期体循环阻力下降、分娩期失血、血容量减少,可引起右至左的分流出现发绀,极有可能发生心力衰竭。房间隔缺损面积大于两平方厘米者,最好妊娠前手术矫治后再妊娠。
(2)室间隔缺损:可以单独存在,或与其他心脏畸形合并存在。缺损大小及肺动脉压力的改变,直接影响血流动力学变化。缺损面积<1.25平方厘米,既往无心衰史,也无其他并发症者,较少发生肺动脉高压和心力衰竭,一般能顺利度过妊娠与分娩期。室间隔缺损较大,常较早出现症状,多在儿童期肺动脉高压出现前已行手术修补,若缺损较大且未修补的成人,易出现肺动脉高压和心力衰竭,且细菌性心内膜炎的发生率也较高。妊娠能耐受轻、中度的左向右分流,当肺动脉压接近或超过体循环水平时,将发展为右向左分流或艾森曼格综合征,孕产妇死亡率将高达30%〜50%。后者应禁止妊娠,如果避孕失败,应于妊娠早期行治疗性人工流产。
(3)动脉导管未闭:是较多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儿童期可手术治愈,故妊娠合并动脉导管未闭者并不多见。与其他分流一样,妊娠结局与动脉导管未闭部分的管径大小有关,较大分流的动脉导管未闭,妊娠前未行手术矫治者,由于大量动脉血流向肺动脉,肺动脉高压使血流逆转出现发紺和心力衰竭。若妊娠早期已有肺动脉高压或有右向左分流者,建议终止妊娠。未闭动脉导管口径较小、肺动脉压正常者,妊娠期一般无症状,可继续至妊娠足月。
2、右向左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
临床上以法洛四联症及艾森曼格综合征最常见。一般多有复杂的心血管畸形,未行手术矫治者很少存活至生育年龄。此类患者对妊娠期血容量增加和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耐受力极差,孕妇和胎儿死亡率可高达30%~50%。若发绀严重,自然流产率可高达80%。故这类心脏病妇女不宜妊娠,若已妊娠也应尽早终止。经手术治疗后心功能为I~II级者,可在严密观察下继续妊娠。
3、无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
(1)肺动脉口狭窄:单纯肺动脉口狭窄的预后一般较好,多数可存活至生育期。轻度狭窄者,能度过妊娠及分娩期。重度狭窄(瓣口面积减少60%以上)者,由于妊娠期及分娩期血容量及心排岀量增加,加重右心室负荷,严重时可发生右心衰竭。因此,严重肺动脉口狭窄宜于妊娠前行手术矫治。
(2)主动脉缩窄:虽为常见的先天性心血管异常,但女性少见,所以,妊娠合并主动脉缩窄较少见。此病常伴其他心血管畸形,预后较差,合并妊娠时20%会发生各种并发症,死亡率3.5%~9%.围产儿预后也较差,胎儿死亡率10%〜20%。新生儿患主动脉缩窄发生率3.6%〜4%。轻度主动脉缩窄,心脏代偿功能良好,患者可在严密观察下继续妊娠。中、重度狭窄昔即使经手术矫治,也应劝告避孕或在孕早期终止妊娠。
(3)马方综合征:为结缔组织遗传性缺陷导致主动脉中层囊性退变。本病患者妊娠时死亡率为4%-50%,死亡原因多为血管破裂。胎儿死亡率超过10%。患本病妇女应劝其避孕,妊娠者若B型超声心动图发现主动脉根部直径大于40mm时,应劝其终止妊娠。患本病妊娠时应严格限制活动,控制血压,必要时使用药物以降低心肌收缩力。
二、风湿性心脏病
1、二尖瓣狭窄:最多见,占风湿性心脏病的2/3~3/4。由于血流从左房流入左室受阻,妊娠期血容量増加和心率加快,舒张期左室充盈时间缩短,可发生肺淤血和肺水肿。无明显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轻度二尖瓣狭窄者,可以耐受妊娠,二尖瓣狭窄越严重,血流动力学改变越明显,妊娠危险性越大,肺水肿和心力衰竭的发生率越高,孕妇与胎儿死亡率越高。尤其在分娩和产后死亡率更高。因此,病变较严重、伴有肺动脉高压患者,应在妊娠前纠正二尖瓣狭窄,已妊娠者宜妊娠早期终止。
2、二尖瓣关闭不全:由于妊娠期外周阻力下降,使二尖瓣反流程度减轻,故二尖瓣关闭不全一般情况下能较好耐受妊娠。
3、主动脉瓣狭窄及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者,妊娠期外周阻力降低可使主动脉反流减轻,一般可以耐受妊娠。主动脉瓣狭窄増加左心射血阻力,严重者应手术矫正后再考虑妊娠。
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以往无心脏病病史及体征,突然发生以左心衰竭为主的全心衰竭,称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系因冠状动脉痉挛、心肌缺血、周围小动脉阻力増加、水钠潴留及血黏度増加等因素加重心脏负担而诱发急性心力衰竭。合并中、重度贫血时,更易发生心肌受累。这种心脏病在发生心力衰竭之前,常有干咳,夜间明显,易误认为上呼吸道感染或支气管炎而延误诊疗时机。诊断及时,治疗得当,常能度过妊娠及分娩期,产后病因消除,病情会逐渐缓解,多不遗留器质性心脏病变。
四、围产期心肌病
指发生于妊娠晚期至产后6个月内的扩张性心肌病。其特征为既往无心血管疾病病史的孕妇,出现心肌收缩功能障碍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确切病因不清,可能与病毒感染、免疫、高血压、肥胖、营养不良及遗传等因素有关。发生于妊娠晚期占10%,产褥期及产后3个月内最多,约占80%,产后3个月以后占10%。
临床表现不尽相同,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心悸、咳嗽、咯血、端坐呼吸、胸痛、肝大、水肿等心力衰竭的症状。25%-40%患者出现相应器官栓塞症状。轻者仅有心电图T波改变而无症状。胸部X线摄片见心脏普遍增大、肺淤血。心电图示左室肥大、st段及T波异常改变,可伴有各种心律失常。B型超声心动图显示心腔扩大,以左室、左房大为主,室壁运动普遍减弱,射血分数减少。一部分患者可因发生心力衰竭、肺梗死或心律失常而死亡。初次心力衰竭经早期治疗后,1/3〜1/2患者可以完全康复,再次妊娠可能复发。
五、心肌炎
为心肌本身局灶性或弥漫性炎性病变:可发生于妊娠任何阶段,病因主要是病毒感染,其他还可由细菌、真菌、原虫、药物、毒物反应或中毒所致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可为隐匿性发病常有发热、咽痛、咳嗽、恶心、呕吐、乏力,之后出现心悸、胸痛、呼吸困难和心前区不适。检查可见与发热不平行的心动过速、心脏扩大和心电图ST段及T波异常改变和各种心律失常,特别是房室传导阳滞和室性期前收缩等。辅助检查见白细胞增高、红细胞沉降率加快、c-反应蛋白增加、心肌酶谱增髙,发病3周后血淸抗体滴度増高4倍等,均有助于心肌炎的诊断。急性心肌炎病情控制良好者,可在密切监护下妊娠。心功能严重受累者,妊娠期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性很大。柯萨奇B组病毒感染所致的心肌炎,病毒有可能导致胎儿宫内感染,发生胎儿及新生儿先天性心律失常及心肌损害。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医院 更多
相关医生 更多
合作医生
潘琢如
潘琢如 主任医师
妇产科
擅长:产前咨询,妊娠各期疾病的诊治,内科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血液病等,产科并发症:双胎、早产、产前出血、不良孕产史、胎儿疾病等。
相关问答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