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的
局部麻醉药中毒 (别名: )
疾病首页 相关视频 相关文章 相关医院 相关医生
就医指南
挂号科室: 内科,消化内科,重症医学科,危重症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头部,全身
多发人群: 医源性操作不当,临产女性
治疗方法: 洗胃,新生儿复苏,新生儿给氧
是否传染: 无传染性
是否遗传: 无遗传几率
相关症状:
相关疾病: 三环类抗忧郁药中毒,巴比妥类药物中毒,中枢神经兴奋药中毒,可拉明中毒,奎宁中毒
相关检查:
相关手术:
相关药品:
治疗费用:
展开
疾病简介 病因病理 病状体征 检查化验 鉴别诊断 并发症 治疗用药 预防保健
展开

局麻药副作用表现

舌,咽和喉的水肿可能是局部麻醉的副作用。这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注射过程中的创伤,感染,过敏反应,血肿或注射刺激性溶液(例如冷灭菌溶液)。通常在注射点有组织肿胀。这是由于静脉穿刺,使血液流入周围区域的松散组织中。在局部麻醉剂沉积区域的组织变白也是常见的。由于该区域中的动脉由于血管收缩而阻止了血流,因此该区域呈现白色外观。血管收缩刺激逐渐消失,随后组织在不到2小时的时间内恢复正常。

下牙槽神经阻滞的副作用包括紧张感,拳头紧握和呻吟。

软组织麻醉的持续时间比牙髓麻醉的持续时间长,并且通常与进食,饮水和说话困难有关。

风险

神经暂时性或永久性损伤的风险因神经阻滞部位和类型的不同而不同。

注射局部麻醉药期间可能会意外损坏局部血管。这被称为血肿,可能导致该区域的疼痛,三头肌,肿胀和/或变色。受伤血管周围的组织密度是血肿的重要因素。这种情况最有可能发生在后牙槽上神经阻滞或翼下颌骨阻滞中。

对肝病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可能会产生重大后果。应对疾病进行彻底的评估,以评估对患者的潜在风险,因为存在严重的肝功能不全,酰胺局部麻醉剂的半衰期可能会大大增加,从而增加了服用过量的风险。

可以给孕妇使用局部麻醉药和血管收缩药,但是在给孕妇服用任何类型的药物时要特别小心,这一点非常重要。利多卡因可以安全使用,但应避免使用布比卡因和米比卡因。在给孕妇使用任何类型的局部麻醉之前,咨询产科医生至关重要。

恢复

周围神经阻滞后永久性神经损伤很少见。症状可能会在几周内解决。受影响的绝大多数(92%–97%)在四到六周内恢复;这些人中有99%在一年之内康复了。估计每5,000到30,000个神经阻滞之一会导致某种程度的永久性永久性神经损伤。

受伤后症状可能会持续改善长达18个月。

潜在的副作用

一般的全身性不良反应归因于所用麻醉剂的药理作用。电脉冲的传导遵循周围神经,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脏的类似机制。因此,局麻药的作用并不特定于周围神经的信号传导。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脏的副作用可能很严重,甚至可能致命。但是,毒性通常仅发生在血浆水平,如果坚持使用适当的麻醉技术,则很少达到该水平。例如,当硬膜外或支架内给药的剂量意外通过血管内给药时,可能会产生高血浆水平注射。

情绪反应

当患者以神经质或恐惧感受到情感影响时,可能导致血管迷走神经崩溃。这是预期在给药期间会疼痛,从而激活副交感神经系统,同时抑制原交感神经系统。结果是肌肉中的动脉扩张,可导致循环血量减少,从而导致暂时性的大脑血流不足。明显的症状包括躁动不安,明显面色苍白,出汗以及可能失去知觉。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类似癫痫发作的阵挛性抽筋。

另一方面,担心给药也会导致加速,浅呼吸或过度换气。患者可能会感到手脚发麻,头晕目眩,胸压力增高。

因此,对于进行局部麻醉的医学专业人员,特别是注射剂,至关重要的是确保患者处于舒适的环境中并减轻任何潜在的恐惧,从而避免这些可能的并发症。

中枢神经系统

根据局部麻醉药的局部组织浓度,可能会发生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或抑郁作用。

全身毒性的最初症状包括耳鸣(耳鸣),口腔中的金属味,口腔刺痛或麻木,头晕和/或迷失方向。

在较高的浓度下,抑制性神经元的相对选择性抑制会导致大脑兴奋,这可能导致更严重的症状,包括周围的运动性抽搐,继而出现严重的癫痫发作。据报道,当使用布比卡因,特别是与氯普鲁卡因合用时,更容易发生癫痫发作。

甚至更高的浓度也可能会导致大脑功能严重下降,这可能导致昏迷,呼吸停止和死亡。这样的组织浓度可能是由于大剂量静脉注射后血浆水平很高。

另一种可能性是通过脑脊液直接暴露中枢神经系统,即在脊髓麻醉中过量服用或在硬膜外麻醉中意外注入蛛网膜下腔。

心血管系统

药物未正确注入血管会导致心脏毒性。即使适当的给药,由于患者的不可预见的解剖学特质,不可避免地试剂会从施用部位扩散到体内。这可能会影响神经系统或导致药物进入全身循环。但是,感染很少传播。

血管内注射局部麻醉药过量与心脏毒性有关,其特征在于低血压,房室传导延迟,房室节律和最终心血管衰竭。尽管所有局部麻醉药都可能缩短心肌不应期,但布比卡因会阻塞心脏钠通道,从而最有可能引发恶性心律失常。即使是左旋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单一对映异构体衍生物)已开发出可改善心血管副作用,但仍具有破坏心脏功能的潜力。麻醉药合用会产生毒性。

内分泌

内分泌和代谢系统仅具有轻微的不良反应,大多数情况下没有临床影响。

免疫过敏

局部麻醉药(尤其是酯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并不少见,但是合法的过敏却很少见。对酯类的过敏反应通常是由于对它们的代谢物对氨基苯甲酸敏感,不会对酰胺类产生交叉过敏。因此,在那些患者中,酰胺可用作替代品。非过敏反应的表现可能类似于过敏。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皮肤测试和刺激性挑战才能确定过敏原的诊断。还发生对对羟基苯甲酸酯衍生物过敏的案例,通常将其作为防腐剂添加到局部麻醉剂溶液中。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是一个过程,其中血红蛋白中的铁被改变,从而降低其携氧能力,从而产生紫osis和缺氧症状。暴露于苯胺基化学品,如 苯佐卡因,利多卡因,和丙胺卡因可以产生这种效果,尤其是苯佐卡因。丙胺卡因的全身毒性较低,但已知其代谢产物邻甲苯胺会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第二代效果

在体外受精过程中卵母细胞去除过程中局部麻醉剂的应用尚有争议。已经在卵泡液中发现了麻醉剂的药理浓度。临床试验尚未得出结论对孕妇有任何影响。然而,利多卡因对大鼠后代的行为影响存在一些问题。

在怀孕期间,局部麻醉药对胎儿没有任何不良影响并不常见。尽管如此,由于局部麻醉药未结合比例的增加,妊娠中毒的风险可能更高,并且生理变化增加了局部麻醉药向中枢神经系统的转移。因此,建议孕妇使用较低剂量的局部麻醉药以减少任何潜在的并发症。

过量治疗:“脂质救助”

这种毒性治疗方法是盖伊·温伯格(Guy Weinberg)博士于1998年发明的,直到2006年首次成功获救后才被广泛使用。证据表明,常用的静脉内脂质乳剂Intralipid可以有效治疗继发于心脏病的严重心脏毒性局部麻醉药过量,包括人类以这种方式成功使用的病例报告(脂质拯救)。但是,此时的证据仍然有限。

尽管迄今为止,大多数报告都使用了Intralipid(一种常见的静脉内脂质乳剂),但其他乳剂(如Liposyn和Medialipid)也已显示出有效。

大量的支持动物的证据和人类病例报告显示以这种方式成功使用了动物。在英国,已经做出努力,以更广泛地宣传这种使用,并且大不列颠及爱尔兰麻醉师协会现已将脂质拯救作为一种疗法正式推广。一个出版事件已成功治疗难治的心脏骤停在安非他酮和拉莫三嗪过量使用脂肪乳剂。

已经描述了“自制”脂质拯救试剂盒的设计。

尽管还没有完全了解脂质拯救作用的机制,但是血流中添加的脂质可能起着汇的作用,从而可以从受影响的组织中除去亲脂性毒素。这一理论与两项针对脂质体挽救氯米帕明对家兔毒性的研究相吻合,并且与在动物医学中使用脂质挽救治疗莫昔克丁中毒的幼犬的临床报道相吻合。

中毒表现

局部麻醉药中毒时,患儿出现头晕、呕吐、谵妄、惊厥、昏迷、休克等,甚至死亡。丙胺卡因中毒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初生婴儿局部麻醉剂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无力或窒息,心动徐缓,肌张力减低;常见惊厥、瞳孔散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眼-头反射消失等。以上症状一般在生后6~12小时内出现,有些新生儿可在生后立即发生。惊厥发作大多为强直型,少数为阵挛-强直型。

此外,新生儿由于缺氧血症引起的脑病,常在婴儿出生12~24小时以后出现类似症状。故如母亲有注射局部麻醉药物史,而新生儿在出生后早期发生瞳孔扩大,对光反射消失、眼-头反射消失等,并在复苏后仍有上述征象,则高度提示为局部麻醉药中毒。有时,在病婴的头皮发现穿刺痕迹,并可于该部吸出少量药液。

1.中枢神经兴奋型

(1)轻度中毒

有头晕目眩、多语、寒战,面色红润,血压升高,脉搏加快。如此类药物误入血管后,有耳鸣、头痛、出汗等症状。

(2)中度中毒

病人烦躁不安,恶心呕吐,四肢、眼球及颜面部有不由自主的肌肉抽动或震颤,轻度发绀,血压升高,脉搏变慢。

(3)重度中毒

病人肌肉抽搐呈全身强直,阵挛性惊厥,频繁发作者有明显发绀及呼吸困难。

2.中枢抑制型

表现为神情淡漠、嗜睡或昏迷。血压逐渐下降,心动过速渐至心率缓慢,心音低弱。呼吸浅慢至完全停止。

3.虚脱型

由于心肌收缩力下降,心率缓慢,心排血量减少,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大汗淋漓,脉细速,血压下降等休克症候群。神志昏迷或抽搐。

4.过敏反应

除上述症状体征以外,尚可有皮疹、荨麻疹、黏膜水肿、喉水肿、支气管痉挛或急性肺水肿。与中毒反应的鉴别在于药量很小而立即出现类似中毒的严重反应。

5.几种常见药物中毒表现

(1)普鲁卡因

是目前毒性最小的局麻药,表现为中枢神经兴奋型,症状较轻。若有过敏反应则相当严重,如抢救不及时可立即死亡。

(2)丁卡因

毒性大,因其扩散和表面穿透力强,常用于黏膜表面麻醉。若用量大,浓度高或局部有伤口,很易发生严重的心血管中毒反应,出现抽搐,甚至心跳突然停止。

(3)利多卡因

轻度中毒表现为寒战和肢体抽动,神情淡漠或嗜睡等中枢抑制症状,严重者有抽搐。

(4)布比卡因

是麻醉作用时间最长的局麻药,中毒表现为中枢神经兴奋型。本品易在心肌组织内蓄积,因此对心脏的毒性较强,且易引起室性心律失常。

(5)丙胺卡因

代谢产生的邻苯甲胺或甲硝基苯胺蓄积,可氧化血红蛋白为高铁血红蛋白,发生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医院 更多
相关医生 更多
合作医生
杨小虎
杨小虎 副主任医师
麻醉医学科
擅长:擅长持疑难重症的围术期麻醉管理,危重病人的抢救与诊治;在可视化麻醉技术上有丰富的经验。
相关问答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