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的
交感性眼炎 (别名: )
疾病首页 相关视频 相关文章 相关医院 相关医生
就医指南
挂号科室: 眼科
发病部位:
多发人群: 无特定人群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支持治疗
是否传染: 无传染性
是否遗传: 无遗传几率
相关症状:
相关疾病: 特发性葡萄膜大脑炎,外伤性白内障,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眼球穿通伤
相关检查:
相关手术:
相关药品:
治疗费用:
展开
疾病简介 病因病理 病状体征 检查化验 鉴别诊断 并发症 治疗用药 预防保健
展开


交感性眼炎在外伤后的潜伏时间,短者几小时,长者可达40年以上,90%发生在1年以内,最危险的时间最受伤后4~8周,特别是伤及睫状体或伤口内有葡萄膜嵌顿,或眼内有异物更容易发生。  

1、刺激眼:  

眼球受伤后伤口愈合不良,或愈合后炎症持续不退,顽固性睫状充血,同时出现急性刺激症状,眼底后极部水肿,视盘充血,角膜后有羊脂状KP,房水混浊,虹膜变厚发暗。 

2、交感眼:  

起初有轻微的自觉症状,眼痛,畏光,流泪,视力模糊,刺激症状逐渐明显,轻度睫状充血,房水混浊,细小KP,随着病情发展出现成形性炎症反应,虹膜纹理不清,瞳孔缩小而虹膜后粘连,瞳孔缘结节,瞳孔闭锁,玻璃体混浊,视乳头充血,水肿,周边部脉络膜可见细小黄白色类似玻璃膜疣样病灶,逐渐融合扩大,并散布到整个脉络膜,恢复期后眼底遗留色素沉着,色素脱色和色素紊乱,眼底可能出现晚霞样“夕阳红”。  

外伤后,伤眼的葡萄膜炎症持续或加重,或静止后又复发,经一潜伏期后,另侧即健眼也出现同样性质的炎症,要考虑交感性眼炎。  

始发部位:  

按照交感眼炎症的始发部位,大体上可分为眼球前段和后段2种临床表现。  

1、眼球前段炎症:  

炎症开始于前段者,表现为严重或比较严重的畏光,流泪,视力模糊,睫状充血,睫状区触痛,羊脂状KP,Tyndall现象,虹膜纹理消失,瞳孔缩小等虹膜睫状体炎的症状和体征,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无效时,可发生虹膜后粘连,瞳孔闭锁或膜闭,甚至在虹膜面及膜闭处出现新生血管。  

2、眼球后段炎症:  

炎症始于后段者,患者主诉视力显著下降,伴闪光感,小视或视物变形,眼前段无明显改变,或仅见少数灰白色KP,Tyndall现象弱阳性,玻璃体有程度不等的尘埃状灰白色混浊。  

眼底镜下常见两种不同改变,即交感性播散性脉络膜视网膜炎和交感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炎。  

(1)交感性播散性脉络膜视网膜炎:眼底赤道部附近有散在的圆形黄白色渗出斑点,大于玻璃疣,但不超过视网膜中央静脉一级分支管径的2倍,其表面及周围视网膜无明显异常,渗出斑点在2~3周可自行消失,新的斑点不断出现,消失过程中,边缘往往能见色素晕轮,中心可有色素小点。  

在黄白色斑点处,FFA造影早期为弱荧光,随后荧光渗漏而呈强荧光斑,晚期荧光斑持续存在,提示组织着色,渗出斑点消失后病变处透见荧光,色素沉着处为荧光遮蔽。  

(2)交感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炎:最初黄斑中心反射消失,视网膜灰白色水肿,混浊或有放射状皱褶,继而水肿范围迅速扩大,边缘处可有黄白色大小不一的渗出病灶,视盘充血,视网膜血管尤其静脉充盈迂曲,短期内炎症进入高峰,视网膜全部水肿,失去固有透明性而成灰白色,眼底下方可见视网膜脱离,严重者呈半球状隆起,无裂孔,即渗出性脱离,随着炎症逐渐减退,视网膜下渗液逐渐吸收,脱离自行复位,遗留黄白线状瘢痕或不留任何痕迹,视网膜水肿消失后,黄斑有细小色素斑点,眼底其他部分可见散在的形态不同,大小不一的色素沉着及脱色斑,其位置相当于炎症高峰期的脉络膜渗出病灶处,重症病例,由于色素上皮层及脉络膜内色素被破坏,使整个眼底呈夕阳西下时的红色,称晚霞样眼底。  

FFA背景荧光期就能见到包括视盘周围在内的眼底后极部散在荧光渗漏点,迅速扩大增强,融合成大片强荧光,如有渗出性视网膜脱离者,染料进入渗出液,整个脱离区呈强荧光,炎症消退后,FFA为斑块状透见荧光及色素堆积处的荧光遮蔽。  

交感性眼炎不论其炎症始发于眼球前节或后节,最后势必互相波及,仅严重程度有所不同而已,实际上,一开始前后节同时发病者并非少有,只因前节炎症使眼底无法窥见。交感性眼炎患者中,部分病例在病程晚期出现毛发变白,脱发,皮肤脱色斑,耳鸣,耳聋等全身病变。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医院 更多
相关医生 更多
合作医生
熊永强
熊永强 副主任医师
眼科
擅长:眼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疾病的诊治
相关问答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