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的
大肠息肉 (别名:肠息肉,肠道息肉,肠道息肉病 )
疾病首页 相关视频 相关文章 相关医院 相关医生
就医指南
挂号科室: 内科,消化内科,外科,胃肠外科,普外科,肛肠外科,微创外科,中医科,中医内科,中医消化内科,中医肿瘤科,脾胃病科,传统中医科,中医肛肠科,肿瘤科,肿瘤内科,肿瘤外科
发病部位: 腹部
多发人群: 50岁以上男性
治疗方法: 抗炎治疗,手术,中医治疗
是否传染: 无传染性
是否遗传: 无遗传几率
相关症状:
相关疾病: 家族性结肠息肉,胃息肉,直肠息肉,肿瘤性息肉
相关检查:
相关手术: 息肉切除术
相关药品: 阿莫西林胶囊、阿奇霉素胶囊、整肠生等
治疗费用: 一般2千~1万元
展开
疾病简介 病因病理 病状体征 检查化验 鉴别诊断 并发症 治疗用药 预防保健
展开

遗传学

导致大肠息肉形成增加的遗传综合征包括: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

·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

·Peutz–Jeghers综合征

·青少年息肉综合征

多个基因已与息肉病相关,例如GREM1,MSH3,MLH3,NTHL1,RNF43和RPS20。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是遗传性癌症综合征的一种形式,涉及位于q521染色体上的APC基因。 该综合征最早于1863年由Virchow在一个结肠中有多个息肉的15岁男孩中描述。 该综合征在早期就涉及多个息肉的发展,那些未经治疗的息肉最终都会发展为癌症。 该基因在具有突变的基因中表达100%,并且是常染色体显性基因。 10%到20%的患者有阴性家族史,并通过自发种系突变获得综合征。 新诊断患者的平均年龄为29岁,新发现结直肠癌的平均年龄为39岁。 建议受影响的人在年轻时接受大肠癌筛查,并进行治疗和预防,应手术切除受影响的组织。

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林奇综合征)

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HNPCC,也称为Lynch综合征)是遗传性大肠癌综合征。它是美国结直肠癌最常见的遗传形式,约占所有癌症病例的3%。它最早于1885年在密歇根大学被Alder S. Warthin认可。后来由亨利·林奇(Henry Lynch)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他认识到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传播方式与那些患有相对较早癌症(平均年龄44岁),近端病变的发生率较高(主要是粘液性或低分化腺癌),同步和异时癌细胞,手术干预后效果良好。在确定潜在的遗传机制之前,最初使用阿姆斯特丹标准来定义林奇综合征。该标准要求患者必须有3个家庭成员,所有患有结肠直肠癌的一级亲属至少涉及2代,并且在做出诊断时至少有1个受影响的人年龄小于50岁。阿姆斯特丹标准过于严格,后来扩展到包括子宫内膜癌,卵巢癌,胃癌,胰腺癌,小肠癌,输尿管癌和肾盂癌。该综合征患者出现癌症的风险增加与DNA修复机制的功能障碍有关。分子生物学家已将该综合征与特定基因如hMSH2,hMSH1,hMSH6和hPMS2相关联。

Peutz-Jeghers综合征

Peutz-Jeghers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综合征,表现为错构瘤性息肉,其表现为肠道组织无序生长,以及口,唇和手指的色素沉着过度。 该综合征最初由哈钦森(Hutchinson)于1896年指出,随后由佩乌茨(Peutz)分别描述,然后于1940年由耶格尔斯(Jehghers)再次提出。 该综合症与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1或STK 11基因功能异常有关,患肠道癌的风险增加2%至10%。 该综合症还会引起肠外癌症的风险增加,例如涉及乳腺癌,卵巢癌,子宫颈癌,输卵管癌,甲状腺癌,肺癌,胆囊癌,胆管癌,胰腺癌和睾丸癌。 息肉经常流血,并可能引起需要手术的阻塞。 任何大于1.5厘米的息肉都需要切除,应密切监测患者并每2年进行一次恶性筛查。

青少年息肉综合征

少年息肉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综合征,其特征在于肠道癌和肠外癌症的风险增加。 它通常表现为肠道出血和肠梗阻,以及由于肠道蛋白质损失而导致的血清白蛋白低。 该综合征与SMAD4的功能异常有关,SMAD4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在50%的病例中可见。 患有多发性息肉的个体至少有10%的机会发生恶性肿瘤,应该接受腹部结肠切除术与回肠直肠吻合术,并通过直肠内窥镜进行密切监测。 对于很少有息肉的患者,患者应进行内窥镜息肉切除术。

相关视频 更多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有什么区别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有什么区别

陈涛
2021-01-27
3142
相关医院 更多
相关医生 更多
合作医生
刘海峰
刘海峰 主任医师
小儿消化科
擅长:擅长小儿胃肠疾病尤其消化道专科疑难病的诊断与治疗。
相关问答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