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的
粒细胞缺乏症 (别名:白细胞减少症 )
疾病首页 相关视频 相关文章 相关医院 相关医生
就医指南
挂号科室: 血液科
发病部位: 血液血管
多发人群: 无特定人群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支持性治疗
是否传染: 有传染性
是否遗传: 无遗传几率
相关症状:
相关疾病: 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儿童胰腺功能不全并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综合征,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相关检查:
相关手术:
相关药品:
治疗费用:
展开
疾病简介 病因病理 病状体征 检查化验 鉴别诊断 并发症 治疗用药 预防保健
展开



1、血象分析:红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多正常,某些恶性肿瘤浸润骨髓、意外急性放射事故可同时伴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白细胞计数均<4×109/L,粒细胞缺乏时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淋巴细胞或单核细胞相对增多。中性粒细胞胞质内常有中毒颗粒、空泡等变性。严重感染者见到核左移或幼稚细胞。应注意非典型的淋巴细胞和异常细胞。


2、骨髓粒细胞储存池功能测定:用致热原如初胆烷醇酮、脂多糖及强的松(或氢化考的松),通过中间产物—“中性粒细胞释放因子”的作用,促使骨髓粒细胞释放,了解粒细胞的释放功能。如用强的松40mg口服五小时后白细胞计数较服药前增加2×109/L以上或用氢化考的松200mg静脉注射3~4小时后白细胞计数较用药前增加4×109~5×109/L以上者均为正常。

3、边缘池粒细胞测定: 肾上腺素试验即皮下注射0.2mg肾上腺素后20分钟测白细胞数,如升高2×109/L或较原水平高1倍以上,如无脾肿大,提示靠边缘池粒细胞增多,考虑为假性粒细胞减少症。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医院 更多
相关医生 更多
合作医生
袁晓军
袁晓军 主任医师
小儿血液科
擅长:小儿贫血、粒细胞缺乏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及脑肿瘤、神经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等儿童常见实体肿瘤和淋巴瘤、白血病、组织细胞增生症的综合治疗。对儿内科常见病和部分疑难病例具有较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
相关问答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