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的
带状疱疹 (别名:缠腰火丹,缠腰龙,蛇盘疮,蛇串疮,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带状疱疹神经痛 )
疾病首页 相关视频 相关文章 相关医院 相关医生
就医指南
挂号科室: 皮肤性病科,皮肤科,麻醉医学科,疼痛科,中医科,针灸科,针推科,中医皮肤科,传统中医科
发病部位: 皮肤
多发人群: 50岁以上人群
治疗方法: 抗病毒药物治疗,止痛,糖皮质激素,中医治疗
是否传染: 有传染性
是否遗传: 无遗传几率
相关症状:
相关疾病: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症,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单纯性疱疹,生殖器疱疹,眼部带状疱疹
相关检查:
相关手术:
相关药品:
治疗费用:
展开
疾病简介 病因病理 病状体征 检查化验 鉴别诊断 并发症 治疗用药 预防保健
展开

危险因素

1.年龄

年龄是发生带状疱疹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不同研究设计和不同地区的各项研究均表明带状疱疹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带状疱疹患者中,出现神经痛的主要危险因素也是年龄。多个研究表明带状疱疹伴有神经痛的发生风险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尤其是50岁以上人群约80%~85%会发生神经痛,持续至少2个月的神经痛发生风险是50岁以下人群的27.4倍。

2.性别

性别与带状疱疹的发病关系尚无一致结论。

3.季节和地理因素

大多数研究未发现带状疱疹发病具有季节性。

4.VZV感染史

带状疱疹的发病原因是潜伏的VZV再激活而致病,因此发生带状疱疹的必要前提条件是既往感染过VZV。

5.VZV接触史

接触水痘患者可通过增加VZV特异性抗体水平而降低带状疱疹的发病风险。

6.水痘疫苗免疫史

在水痘疫苗接种者中,减毒的疫苗株可导致VZV隐性感染,病毒再激活而患带状疱疹。

7.免疫功能降低

与其他疫苗可预防传染病不同,影响带状疱疹发病的直接因素不是暴露于病原体,而是机体生物学改变后潜伏的VZV被激活。机体出现免疫功能障碍是发生带状疱疹发病和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恶性肿瘤患者带状疱疹发病率约5%,高于同年龄正常人群的数倍,发病风险取决于肿瘤性质和治疗手段。何杰金患者带状疱疹发病率达27.3%。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带状疱疹较常见,术后第一年发病率为13%~55%。器官移植后带状疱疹发病率为5%~17%,大多数带状疱疹发生在术后1年。

HIV感染的成人中带状疱疹发病率为29.4/1000~51.5/1000人年,比HIV阴性者高12~17倍。HIV感染的儿童带状疱疹发病率更高,特别是处于免疫抑制期的儿童,发病率达467/1000人年。

8.其他疾病

炎性疾病患者带状疱疹发病风险增加。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带状疱疹发病率达15/1000~91/1000人年。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带状疱疹发病率约为10/1000人年。韦格纳肉芽肿患者带状疱疹发病率为45/1000人年。

9.其他危险因素

创伤或手术飞激活背部神经节中潜伏的VZV,增加带状疱疹的发病风险。心理压力在带状疱疹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带状疱疹的遗传易感性也有报道,白细胞介素-10基因的多态性与带状疱疹发病有关。

病理生理

带状疱疹的病原体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病毒经上呼吸道或睑结膜侵入人体引起全身感染,初次感染在幼儿表现为水痘,在成人可为隐性感染。病毒沿感觉神经侵入脊神经节或脑神经感觉神经节内并潜伏,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潜伏的病毒再活化,大量复制并沿感觉神经纤维向所支配的皮节扩散,发生带状疱疹。受累神经元发生炎症、出血,甚至坏死,临床表现为神经元功能紊乱、异位放电、外周及中枢敏化,导致疼痛。沿着感觉神经在相应节段引起疱疹,并伴有严重神经痛,是带状疱疹的典型特征。

带状疱疹的发病机制和传染性

VZV属于疱疹病毒亚科,初次感染的临床表现是水痘,好发年龄为儿童,VZV大量繁殖后传递至上皮组织,感染真皮与表皮连接处的细胞导致特征性的水疱损害。同时,感觉神经轴突的末端位于皮肤水疱基底部的真皮与表皮连接处,水痘痊愈后,VZV上行到轴突内,在感觉神经节的神经元胞体内潜伏下来。VZV的潜伏与再激活与VZV特异性免疫水平密切相关,初次感染VZV发生水痘后,机体产生针对VZV的特异性免疫,包括VZV特异性抗体和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对于维持VZV的潜伏及预防HZ具有重要作用,当免疫水平下降时,VZV被激活而发生HZ。

带状疱疹患者从出现皮疹至结痂均具有传染性,带状疱疹破损处含有高浓度的VZV,可形成气溶胶而传播,易感人群可感染而得水痘。由于传播途径不同,带状疱疹的传染性小于水痘。一项研究表明同一家庭中,带状疱疹病例接触者中15.5%发生水痘,而水痘病例接触者中71.5%发生水痘。因此,带状疱疹患者应隔离直至疱疹结痂,密切接触者应进行医学观察,水痘易感人群可应急接种水痘疫苗,预防发生水痘。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PHN的发生机制目前不完全明了,神经可塑性是PHN产生的基础,其机制可能涉及:

①外周敏化:感觉神经损伤诱导初级感觉神经元发生神经化学、生理学和解剖学的变化,引起外周伤害性感受器敏化,放大其传入的神经信号,并可影响未损伤的邻近神经元;

②中枢敏化:中枢敏化是指脊髓及脊髓以上痛觉相关神经元的兴奋性异常升高或突触传递增强,从而放大疼痛信号的传递,包括神经元的自发性放电活动增多、感受域扩大、对外界刺激阈值降低、对阈上刺激的反应增强等病理生理过程。脊髓及脊髓以上水平神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包括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α2-δ亚基及钠离子通道表达上调、抑制性神经元的功能下降、支持细胞的坏死等,这些病理生理改变引起中枢敏化。相应的临床表现有自发性疼痛(spontaneous pain)、痛觉过敏(hyperalgesia)、痛觉超敏(allodynia)等。痛觉超敏即为正常的非伤害性刺激通过Aδ及Aβ低阈值机械受体引起脊髓背角疼痛信号的产生。PHN持续疼痛的主要机制在于中枢敏化。

③炎性反应: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表达通过继发的炎性反应导致周围神经兴奋性及敏感性增加。

④去传入(differentiation):初级传入纤维广泛变性坏死,中枢神经元发生去传入现象,引起继发性中枢神经元兴奋性升高,另外,还涉及交感神经功能异常。

相关视频 更多
带状疱疹引发剧烈的神经痛

带状疱疹引发剧烈的神经痛

吴建锋
2022-05-11
486
相关医院 更多
相关医生 更多
合作医生
吴帅
吴帅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擅长:神经免疫性疾病,周围神经病以及脑血管病
冯艺
冯艺 主任医师
北京人民医院 麻醉科
擅长:临床麻醉,肌肉软组织疼痛、术后慢性疼痛及癌痛治疗。
相关问答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