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详情

市中医:秋高气爽 远离中风

2022-11-09 115
上海市中医医院(静安分院) 上海市中医医院(静安分院) 前往主页

秋天到了,秋高气爽,心情愉悦,但大量临床统计资料表明,70%以上的中风发生在秋季,特别是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中老年朋友,秋季一定要当心脑中风。正值金秋十月,医院“敬老月”期间脑病科在“世界卒中日”当天开展为老服务义诊活动,提醒广大中老年朋友,秋季养生防卒中。

为什么在秋天易发中风呢?因为秋天的天气由暖转凉,气候干燥,气温、气压都会变化剧烈,人体受到冷空气刺激后,全身毛细血管痉挛性收缩、血小板易于凝集,加之秋燥,人体水分容易流失,引起血压升高、血栓形成。并且中老年人生理功能减退,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性的抵抗力下降,极易导致中风。

那么,如何在秋季预防中风呢?

一、要注意保暖。“春捂秋冻”的民间养生方法,不适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气候变冷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容易引起中风的发生;要特别注意头部和四肢的保暖,室内温度也要保持正常。并且要注意气候变化时不要在饱餐后外出,因为饱餐后血液较多流向胃肠道,影响了血液流动,再遇到寒冷,容易诱发中风。

二、起居有节。秋季早晨气候较凉,容易引起血压升高,因此,“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人群,要保持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不宜做跑步、登山等剧烈运动,只适宜散步、打太极拳等,可增强血管舒缩能力。

三、控制危险因素。科学合理地使用降压药、降糖药、降脂药,有心脏疾病的患者要积极治疗,如房颤病人需要长期口服抗凝药,血脂高的病人要注意饮食结构的调整,戒除烟酒。保证充足的睡眠和愉快的心情,避免大喜大悲,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肥胖者要控制体重,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合理进行药物预防,包括抑制血小板聚集及他汀类药物。

四、重视便秘的防治。秋季气候干燥,燥伤津液,容易引起便秘。由于排便困难而过度努挣,有诱发脑溢血、心肌梗死的危险。因此,秋季不能忽略便秘的预防和治疗。

五、保证饮水量,每天饮水至少1000毫升。一般人们注意在夏天出汗多的时候补充水分,而在夏秋之际也是人体脱水常发生的时机。机体缺水,容易引起血液浓缩,形成血栓,增加中风风险。喝水的次数要多。喝水不能等到口渴时才喝。晨起饮用200毫升的白开水,可以补偿一夜睡眠后的水分减少;

六、饮食清润。秋季气候干燥,容易损伤人体阴津,所以饮食宜进食清淡养阴,滋润多汁的食品,限制盐、糖、脂肪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例如百合、银耳、大枣、梨、沙参、蜂蜜、甘蔗、红薯、枸杞、麦冬、山药、白扁豆、平菇、海带、藕、栗子、荸荠、海蛰、胡萝卜、胡桃、花生、荠菜、番茄等。少吃辛辣、煎炸,易伤阴津食品,如辣椒、生姜等。

中风发病虽然快,但也有一些早期的预兆。如果能了解这些信号,及早就医就会减少危害。大部分患者会出现突然的头痛、眩晕;暂时视物不清,说话不清;一侧肢体的无力或麻木,活动困难;精神疲乏易打哈欠;情绪难以控制,智力减退等等。若发现这些症状,就要及时至医院就诊。

健康科普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及时线下就医
上一篇: 上海市中医医院:“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知多少
下一篇: 市中医院:面瘫治疗需要掌握时机
更多医院新闻

市中医院:面瘫治疗需要掌握时机

市中医院:面瘫治疗需要掌握时机
周围性面瘫,又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中医称为“口僻”、“口㖞”,可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甚至产生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患侧额纹变浅或消失、表情肌无法活动、眼睑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口角歪向健侧、吹口哨欠佳、鼓腮漏气等。多因正气不足而起病。因现代人的工作压力较大、长期作息不规律导致该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同时也是针灸科平日诊疗的常见病种之一。今天就临床中患者常咨询的几个问题进行解答。面瘫到底是我哪里出了问题?面瘫是由于风寒、病毒感染、炎性反应、免疫异常等刺激引起面神经局部的神经营养血管痉挛,继而引起组织水肿。面瘫早期病理改变为神经水肿和脱髓鞘,严重者可出现轴索变性。发病的轻重、恢复的时间以及愈后的情况取决于面神经的病变部位,不同损伤部位有不同的的临床病理表现。什么时候治疗比较好?了解过周围性面瘫的内在病理解剖机制后,又有患者问到什么时候治疗比较好。关于周围性面瘫的针灸治疗时机已有学者专门做了研究,研究比较了面瘫急性期针灸介入及非急性期针灸介入治疗的治疗效果、平均治疗天数等。结果表明,针灸从急性期介入治疗周围性面瘫可以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为什么刚开始一周我的症状加重了?急性期面瘫症状逐渐加重是疾病自然发展过程,与针灸与否关联不大;而早期适量刺激量的针灸干预可减轻面神经水肿和受压,避免面神经进一步损伤,对疾病的病程和预后转归是有积极影响的。所以患者不必过于担心,保持良好的心态,纠正作息,及早干预治疗。
2022-11-16 121

上海市中医医院:“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知多少

上海市中医医院:“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知多少
随着社会发展,我国晚婚晚育妇女人群不断增加,尤其随着国家“三孩政策”的落实,有生育需求的高龄女性比例逐年上升,其中影响女性生育能力的关键因素是卵巢储备功能。女性在进入育龄期后,随年龄增长,卵巢储备功能逐年下降,尤其超过35岁以后,下降尤为明显。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是指卵巢内卵母细胞的数量减少或质量下降,导致性激素缺乏及生育能力下降,提早出现一系列围绝经期症状,若不及时干预,可发展为卵巢早衰。关于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病因目前不甚明确,公认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年龄、家族遗传、自身免疫、社会心理、盆腔卵巢手术、放化疗等。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临床表现:1、生育力减低:主要表现为不孕、受孕困难、易早期流产、反复流产、反复胚胎种植失败等,在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初期,仍然存在自然排卵,但患者每月妊娠概率由正常女性的20%~25%下降为5%~10%,而且容易发生自然流产和胎儿染色体畸变。2、月经紊乱:表现为月经稀发或频发、经期延长或缩短、闭经、经量时多时少等。3、围绝经期综合征:潮热、盗汗、失眠、心悸等。目前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主要方法:1、对有生育需求的患者,采用积极试孕、促排卵及辅助生殖技术进行助孕治疗,但这些方法的治疗效果尚无定论,患者受孕率一般不足40%。2、无生育要求者,主要采用性激素治疗,防止生殖器萎缩,维持月经规律,但这同时存在诸多弊端,如用药禁忌症、药后不良反应等,停药后症状反复,不能从根本上恢复卵巢功能,且长期应用激素类药物会增加患癌及血栓风险。中医将卵巢储备功能减退归属“月经不调”“经断前后诸症”、“不孕”等范畴。海派朱氏妇科代表性传承人胡国华教授,将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病因病机归纳总结为肾虚为本、冲任虚损,提出基于“以平为期”理论,倡导“以调达平”的治疗理念,传承海派朱氏妇科之“从合守变”思想,运用“调体、调经、调神”之法阻断或逆转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演变过程,保护女性生殖健康。临床常用有朱氏促卵助孕方和温肾活血方,有补肾填精、温肾活血、调理冲任,恢复正常月经,改善排卵等功效,联合辅助生殖技术增加获卵数、优质胚胎数目,提高胚胎质量,提高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的生育能力。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卵巢储备功能与年龄密切相关,因此鼓励女性适龄婚育,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饮食均衡、规律作息、适当锻炼、避免熬夜、久坐、吸烟等,同时控制体重及科学避孕等。
2022-11-04 123
医生在线 > 肿瘤癌症 > 上海市中医医院(静安分院) > 市中医:秋高气爽 远离中风
平台微信 发报告 平台电话咨询 98%用户选择 平台在线咨询 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