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马刀科研论文|基于伽玛刀治疗(GKS)影像学的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新分型

来源:医生在线 2019-09-27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是颅内较少见、生长缓慢的良性肿瘤,约占所有海绵窦肿瘤的2%-3%。好发于洲际人,女性多见。目前治疗方式包括显微手术切除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疗中心运用影像学诊断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并取得较好疗效。


[较]近,上海华山医院伽玛刀中心潘力教授团队撰写论文,提出基于伽玛刀治疗(GKS)影像学的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新分型,总结目前为止单中心例数[较]多的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伽玛刀治疗结果,文章发表于2015年4月的《Acta Neurochir》在线上。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伽玛刀治疗结果

该回顾性研究分析2007年4月至2012年11月期间应用GKS治疗的53例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随访资料,其中38例为神经影像学诊断,15例为手术后残留或复发;女性38例;肿瘤平均体积13.2cm³;伽玛刀平均周边剂量13.3Gy。影像学随访和临床随访平均时间分别为24月和34月,肿瘤控制率接近满分;GKS治疗后6个月肿瘤明显缩小,体积平均缩小60.2%;[较]终随访体积平均缩小79.5%。33例患者症状消失或改善,2例症状加重。


根据在MRI冠状位上肿瘤与颈内动脉垂直线(carotid line)的关系,作者将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分为三型:鞍内型、鞍旁型和混合型。鞍内型肿瘤局限于颈内动脉垂直线内侧,鞍旁型位于颈内动脉垂直线外侧,混合型同时累及颈内动脉垂直线两侧(图1)。三种类型肿瘤的例数、体积及伽玛刀治疗情况见表1,临床症状特点见图2。从临床表现来看,鞍内型患者出现内分泌障碍的比例(2/6)高于鞍旁型(0)和混合型(4/39);而混合型出现颅神经功能障碍的比例很高(27/39)。鞍内型和鞍旁型肿瘤的例数和体积均低于混合型,表明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起病隐匿,在发现时已累及鞍内和鞍旁,已是肿瘤后期。三种类型肿瘤接受的伽玛刀周边剂量无显著差异,但治疗后混合型肿瘤的体积缩小比率高于其余两型。


作者指出,伽玛刀治疗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安全有效,并有可能替代传统的外科手术,成为中小型海绵窦血管瘤的优选治疗方法。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新分型有助于理解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的临床进程以及预测肿瘤对伽玛刀治疗的反应。但作者同时提出,今后尚需更多病例数和更长时间的随访来证实该研究的结果。


[ ]阅读:伽马刀治疗肿瘤的费用 可否报销    伽玛刀治疗肿瘤的优点

健康科普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及时线下就医
相关文章
没有更多了

提示

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道拓医生在线】并关注就可以很方便的使用啦~

知道了~
微信咨询 发报告 电话咨询 98%用户选择 在线咨询 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