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药与化疗药的区别?

来源: 2016-11-23

靶向药物(targeted medicine)是目前[十分优等]的用于治疗癌症的药物,它与传统药物[很大]的不同就在于其作用机理上。

  常规化疗药物是通过对细胞的毒害发挥作用的,由于不能准确区分肿瘤细胞,因而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殃及正常细胞,这就是化疗药物付作用的根源。

  而靶向药物是针对肿瘤基因开发的,它可以区分肿瘤细胞上由肿瘤细胞特有的基因所决定的特征性位点,通过与之结合(或类似的其他机制),阻断肿瘤细胞内控制细胞生长、增殖的信号传导通路,从而杀灭肿瘤细胞、阻止其增殖。由于这样的特点,靶向药物不仅效果好,而且付作用要比常规的化疗方法小得多。

  使用靶向药物的治疗方法称为“靶向治疗”(targeted therapy)。  靶向药物的特点决定了其尤其适合身体虚弱的、晚期病人使用,因为此类病人的身体状况无法承受化疗放疗带来的付作用(身体虚弱,付作用非常可能会成为压垮病人的[较]后一根稻草),又不能通过手术对病灶进行清除(病灶已经发生扩散,非常难彻底排查并切除)。  靶向药物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小分子药物 小分子药物通常是信号传导抑制剂,它可以特异性地阻断肿瘤生长、增殖过程中所必须的信号传导通路,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比如诺华制药生产的格列卫(Gleevec,通用名Imitinib)、阿斯利康生产的易瑞沙(Iressa,通用名Gefitinib)均属这类;  


二、细胞凋亡诱导药物 通过特异性地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达到治疗的目的。如美国千年制药公司生产的Velcade(通用名bortezomib)、Genta公司生产的Genasense(oblimersen);


三、单克隆抗体 比如赫塞汀(Herceptin,通用名Trastuzumab),用于治疗HER2基因阳性(过量表达)的乳腺癌。此类药物是通过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来区分肿瘤细胞的。 


 除上述列举的已经进入临床使用的靶向药物外,除此以外还有多种靶向药物正在开发中。  靶向药与常规化疗药的另一个不同在于其用药的判断上。医生在给患者使用常规药物时,一般是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症状等条件选择用药,而药物的有效性要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观察才能判定。

  而靶向药物通过与肿瘤细胞的特征性位点结合,干预控制肿瘤细胞生长增殖的基因信号传导通路;而肿瘤细胞是有多样性的,并不是所有肿瘤细胞都具有一样的特征性位点(因人而异),因而[需要]在使用前检测病人体内有没有符合条件的基因,判断其肿瘤细胞上有没有符合条件的位点,就可以预知该药物是否会奏效,这从临床上节约了金钱和时间。这样的检测被称为“基因突变检测”。  比如,易瑞沙是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药物,它通过抑制肿瘤生长信号传导通路中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酪氨酸激酶(TK)来阻断该信号通路。在易瑞沙的早期使用过程中,曾发现其有效率并不高,甚至因而而被美国药监局叫停;对临床资料的统计表明,这两种靶向药物更适合东方人、不吸烟者、女性和腺癌/肺泡癌病人(这也是文中提到的);随后,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只有当病人的EGFR(表皮生长因子)基因发生突变,并且K-RAS基因没有发生突变的时候,易瑞沙才会收到特别好的效果,否则疗效不明显。

  因而,美国药监局现在已经强制要求在选择使用这两种靶向药物之前必需先进行EGFR和K-RAS基因的突变检测,以确定是否适合用药,这有一些如我们打青霉素之前必需做皮试一样,是安全、合理、有效用药的保障。

  符合上述条件的病人在服用易瑞沙之后普遍收到了良好的疗效。其他类似的需要进行突变检测的药物还有默克的特罗凯(Tarceva,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用于治疗结直肠癌的爱必妥(Erbitux)和维克替比(Vectibix),用于治疗肾细胞癌的多吉美(Nexavar)等,它们需要检测的基因不尽相同,但都只有在病人符合相关条件时才能奏效。  在我国,近来一两年,多种靶向药物都已经进入临床应用了,但相关的突变检测还远远没有普及,许多医生都还是靠经验和临床统计结果判断是否用药,更有甚者,有一些医生为了多收费,不做判断就让患者服用靶向药物,不仅浪费金钱,还耽搁了[较]珍贵的治疗时机。因而强烈建议在选用靶向药物前一定要做相关基因的突变检测,以确定是否适合用药。

  目前靶向药物多用于单独使用或和化疗药物配合使用,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用药。除此以外需要注意的是,靶向药物也并不是毫无付作用(虽然与常规化疗药物相比要弱得多),应留意根据临床反应与其他药物、饮食配合。

扫一扫 

关注微信号

健康科普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及时线下就医
相关文章
没有更多了

提示

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道拓医生在线】并关注就可以很方便的使用啦~

知道了~
微信咨询 发报告 电话咨询 98%用户选择 在线咨询 方便快捷